標籤

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

每一天的我,要比,昨天遼闊



今天早上是球隊固定的練球時間,回想過去的我,常常會為自己的表現不佳找很多藉口,不過也許是時間的歷練,以及覺得這樣無濟於事,越來越去坦然面對自己表現不好的事實,也比較敢和其他人承認自己的疏失並道歉了。早上練球時,我仍然很投入的在帶領隊員,以及察覺自己哪裡表現不好,和以前不同,不是帶著一種自責的態度,而是想著下一次要提醒自己做得更好;也許是因為拿掉了防衛吧,勇於承認自己不完美之處,反而讓自己變得更有前進的動力。

而今天下午,我和心理系去打一場理院盃的四強賽。球隊第一局就遇到了許多狀況,一局打完11:0,因此我在第二局就接替上場投球。踏上投手丘之後,我才發現經過早上的練球,身體已經沒什麼力量來負荷投球能力了,但是我仍然想要試著表現更好。在過去遇到這種情況下時,我總是會嘗試做情緒上的逃避,認為是我的體能已經負荷不了了,所以投的差也沒關係;過去的我很容易被情緒影響,很容易不願面對自己的挫敗,總是想要找一條舒坦的道路逃開,但是其實也成了自己不願進步的拖延。

就投吧,我自己想。即使沒有辦法用最佳狀態來面對對手,即使身體已經略顯疲憊、痠痛了,但是我仍然嘗試著去做得更好。在千辛萬苦之下結束了投球的第一局,投了兩個保送,被打了一支安打,加上隊有的兩次失誤,總共丟掉了三分,一分自責分。

回想起來,過去的我總是很難接受這樣的狀況。看到好好的一個出局數,因為隊友的失誤而沒有抓下來,動輒得咎,很容易影響自己的心情,也很容易把失敗的責任歸咎給隊友,想說反正隊友都打這麼爛,即使我投不好也不是我的責任了。同樣的,這並不會讓我進步,只是一種沒有自信、害怕失敗的循環罷了。

「加油阿!」在游擊手傳一壘失誤之後,我帶著自信對他喊著,然後默默的走回投手丘,繼續面對下一名打者。我隱隱約約聽到身後,其他隊員對他說,「加油阿!投手都幫你加油了!」,其實心裡面最幹的應該是我,只是我現在不再那麼想了,畢竟他也不是願意的,他心裡也很自責,而我,是該專心面對接下來的挑戰了。

我很欣賞一名投手,他叫Armando Galarraga,他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傢伙,在大聯盟史上不曾留下多少顯赫的功績,甚至他在今年來台加盟兄弟象,也表現不佳被解約。但是他曾經幾近名留青史。在大聯盟的一場比賽裡,他指差一個人,就能夠達成完全比賽(一場比賽中連續解決對方所有打者並贏得勝利)的條件,但就在最後一個人次,因為一壘審的誤判,讓出局變成了安打。在那一球,一壘審雙手一攤,比出安全上壘的那一個剎那,他,居然笑了,笑笑的走回投手丘,解決最後一名打者,收下比賽的勝利。順帶一提的是,要達成完全比賽,大聯盟100多年來也不過23場罷了。


多麼讓人敬佩的一個人。



記得從國中開始,就一直很想成為一名投手,當時很流行一部動畫,叫做棒球大聯盟,裡面在講述一個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棒球人生命故事,非常的熱血。當時的我,總是希望也能夠成為一名投手,用那種無比的自信來打球,以及面對生命中每一個挑戰。但是生命總是會有挫折的,在許多方面,我都曾經一次又一次的跌倒,而那種不切實際瘋狂的自信,也早就越磨越少。

還記得高中時期,曾經和朋友們一起到一個成棒隊去打球,我常常上去投球,但是控球卻是十分的糟糕,而我同學的嘲笑等等,無形中也給了我很多的壓力;到了大學加入系隊也是如此,糟糕的控球,以及不切實際的投手夢,讓一些學長覺得我好高騖遠,而我自己站上投手丘時,如果這些學長也在場,總是會表現得比平時練習來的差。

這是一個負向的循環,沒有自信,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實現預言,一次又一次的情緒逃避,讓我不斷歸咎外在因素,讓我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不足。

轉變發生在今年的OB賽。那一場比賽,我們前任的王牌投手學長,教導我了一些投球技巧,並且一直以來鼓勵我、幫助我成為更好的投手。那一場比賽,過去的那些學長們也不再用輕視的態度看待我的投球,那一天,我大概是有生以來,第一次找到投球的流暢感。現在回想起來,那一天,一顆新的自信的種子在萌芽。


校內的棒球比賽都會有一個規定,比賽時間為兩小時,如果剩餘時間少於15分鐘,就不會打新的一局了。而今天的比賽,我就遇到了這樣的狀況,必須要在15分鐘內解決對方的三名打者,才會有下一局可以打。

在我第二局登板時,我必須用最快速度解決三名打者。體能衰退的很快,除了沒有力氣用平時高抬腿的姿勢來投球之外,我的體能也已經快讓我站不起來,不斷的心悸,不斷湧上來的噁心感,想吐。但我告訴我自己要克服。第一名打者,好球進壘,打者沒有出棒,這是我今天丟出的第一個三振。完成了1/3的進度。下一名打者,我投出了保送。接著用指叉球三振了第二名打者,兩人出局。再解決一名打者,我就能夠休息了。

面對下一位打者,我投出去的球,被打者打向我而來,我接球之後,用剩餘的一點力氣,把球擲向一壘,球不偏不倚的打在一壘手手套上,彈到了後面,這是一個接球失誤。剩下的1/3進度得重新開始。下一球,被打者打向了右外野,又是一個接球失誤,壘上的跑者回到本壘得分。下一名打者,打穿了三壘邊線,又一分回來。還是差一個人,要好好拿下來,別管時間了,投我的就好,我這樣告訴自己。此時的我已經沒有任何力氣去思考其他事情,噁心、心悸、無力感,這是我體力耗盡的徵兆,我想,如果我把這名打者三振,一定會奮力拉弓高喊吧!這一球投進去,好球進壘,兩好兩壞,我還需要一顆好球。



我還需要一顆好球。思緒回到了五年多前的大稻埕碼頭。那時我都和成棒隊在那邊的草地上打棒球,每周日都會有一場比賽。那大概是我高中時期投過最好的一場比賽了吧。我擔任球隊的先發投手,前面兩局總共失掉了七分,還在第一次打擊時被砸了左手,不過三四局回穩下來,一分未失。那一場比賽,我大概投了少說也有一百球吧,也許可能有一百五十顆,我不確定,我只記得比賽進入最後一局時,我這一隊9:7領先,而我帶著疲憊而疼痛的身軀,站上了投手丘。兩人出局,對手得了一分,9:8,但我已經幾乎沒有力氣再投好球了;滿壘,兩好三壞,打者頻頻將球擊出界外。我用剩餘的一點利,投出下一顆球,球不偏不倚的落在好球帶邊緣,打者沒有出棒。但是那時裁判沒有注意到,說是不算,畢竟也只是玩玩的比賽,沒有那麼的正式。我只需要再投一顆好球就行了,但是我卻做不到了。連續兩個保送,比賽結束,我承擔了敗戰。


時間回到了現在。

我望向捕手,捕手給出了變化球的暗號。我今天還未丟出任何一顆的彈指曲球,我決定要試試看。我將身體放軟,將球朝本壘方向擲出,一個完美的拋物線出現了。打者很顯然的是反應不及,將球輕輕碰入場內,我將球接起來,用剩餘一點力氣傳給捕手,球傳偏了,但是捕手接了起來,將三壘跑者封殺在本壘。三人出局,時間還有一分鐘。

我做到了。雖然我知道如果我不行,還有人可以換上來投,但我仍然想要挑戰自己。五年前投不出來的那顆好球,我投出來了。我如釋重負的走下了投手丘,在場邊噁心了一陣,還好我午餐已經消化殆盡,不然肯定是吐一地的。

終於,我走出了過去一直以來的負向循環。靠著勇氣、努力與自信,還有永遠不願放棄的那一股悸動。我很感謝一路上願意鼓勵我的人,我也感謝我的諮商師,一直以來帶著我回顧我一路上遭遇的挫折;我更感謝我自己,不曾放棄我自己。在生命的挫折裡,我找回了一些自信心。而那些自信和過往的自信不同,國中時的自信是年少輕狂,而現在的自信是從現實當中,找到一種值得依憑的生活態度。

望著球場天空的那道彩虹,我知道我會變得更好。



看著這張圖,也許,生命就是這麼一回事吧!

社會心理學家在談歸因理論時,會提到一個概念,叫做基本歸因謬誤(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)。當我們在看其他人的問題時,往往會認為是對方自己造成這個問題的;但是當我們在看待自己的問題時,往往會認為是外在因素造成了這樣的問題(Jones & Harris,1967)。就好像過去我總是會去責怪隊友表現不佳、或是覺得是光線因素、或是有一些人在場會給我壓力,使得我沒辦法表現出最好的一面。當然,這些事情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表現,不過若是我越去在意,那麼這些事情就越會影響到我;若是我越不去在意他們,越是告訴自己要去克服他們,那麼我才有機會成長,克服這些困難。

碰巧我這周去參加了一個學校心輔中心辦的助人工作坊,老師提到了周哈里窗(Johari Window)的概念,這一個概念我很久以前就學過了,但是老師卻提出了一個我未曾了解,更進一步的概念。

周哈里窗將一個人分成四個部分,如下面這張圖:

在昨天的課程裡,我學到了,如果我們能夠放寬心胸去接納、傾聽別人,哪怕對方是批評指責的,那麼我們將會認識更多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的自己;如果我們能夠對他人更加敞開心胸,則我們也能讓別人更了解真實的我們。而透過這兩者,我們有時候可以發現更多過去自己沒有意識到,不曾去想過的事情,讓我們能夠去探索那塊,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自己。我想,這些是需要很多勇氣,很多磨練,才能夠換來的吧!我們總是會帶著許多恐懼與防衛成長,但是,這卻阻礙了我們去了解更多,關於自己的真實。有太多的時候,我們活在了自己建立起的安全保壘裡面了;有太多時候,我們被我們的情緒給限制住了,要踏出那巨大的一部,需要許許多多的歷練,以及許許多多的安全感。

我想,成長是一輩子的故事吧!磨練自己更有耐心,告訴自己再努力一點會更好吧!

不喜歡,別人說我幸運,他們不懂我有,多麼的努力」,成長的每一步路,都是坎坷的;回首望去,卻也是值得的。即使此刻的感動,在明天也許又再次迷惘,但是不必擔憂自己是否真得成長了,是否已經走過來了,太多的時候,真正造成我們裹足不前的不是當下的情緒,而是情緒背後不斷翻騰不已的焦慮。

我想,最終還是要勇敢的踏出去吧!即使在察覺到了自己的困境,再到決定要踏出去,直到最後一次又一次努力,最終獲得成長,是需要很多時間的,但是,你我都在進步,不是嗎?一天又一天的前進,走過的路,都不會白費。

「每一天的我,要比,昨天遼闊」







參考資料
Jones, E. E.; Harris, V. A. (1967). "The attribution of attitudes". 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 3 (1): 1–24.

1 則留言:

  1. 大大實在太有建設性,不像
    每天的我,利比,多多多多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