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

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

重回當下,找回選擇的權利


你是否也一樣,常常在情緒當下,做出了讓自己後悔的決定?你是否也一樣,總是在碰到壓力時,又不自覺做出了固定的反應模式?
你是否也一樣,明明知道某些行為很幼稚,卻又不自覺的一再重複這樣的行為?
你是否也一樣,擔心的太多,使得自己裹足不前?過去的失敗、過去某個人很傷你的一句話、過去使你生氣的經驗,不斷的影響著現在的你,使得你變得脆弱而無助?

面對這樣脆弱的自己,我們也許都忘了,我們每個人,都擁有選擇的權利,來決定我們該往哪裡走下去;只是也許我們不曾去注意過,我們擁有這樣的權利。

首先,我將帶大家回頭看看,我們在和他人互動時,往往都採取怎麼樣的習慣性模式,因為唯有先覺察自己的習慣性行為,才能夠開始做出改變最近剛好在「良好臨床晤談習慣」的課上讀一本書,叫做《蛤蟆先生的希望》,裡面在談TA心理治療是如何幫助一個人恢復心理健康的。這一本書中,提到了Eric Berne的PAC人格結構理論,這一個理論,將人的狀態分成三個部分:父母自我狀態(Parent ego state)、兒童自我狀態(Child ego state)成人自我狀態(Adult ego state)

其中「父母自我狀態」指的是,我們過去受到父母的影響,使得我們在面對事情時,就和過去父母對待我們一般的面對現在的事情;例如一個人因為他朋友對他交代的事情辦事不周、出了紕漏,就對他的朋友破口大罵,用尖酸刻薄的言語指責他的不是,有可能就是因為他小時候,做的事情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,父母都採取這樣的言語指責他,久而久之,這樣的互動就內化(internalize)成為他的處事模式,使得他在面對其他人做的事情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,就會採取相同的反應模式來對待他人。處於父母自我狀態的時候,我們通常會用比較威嚴、優越感、訓斥的方式來和他人互動,以一種上對下的態度來要求他人。

「兒童自我狀態」指的是,一個人的行為,像是一個兒童一般,喜怒無常、情緒化,表現得是一種服從的、畏縮的互動方式。這樣的互動方式,常常是幼時和父母互動的重現。例如,我們在面對我們的上司時,或是面對團體中的領導者時,如果他們常常採取父母自我狀態來和我們互動的話,我們就會常常採取兒童自我狀態來回應他們,這樣的互動是很自然而然的發生的,常常不是我們刻意的去選擇採取什麼樣的狀態,而是習慣性的互動模式。

當我們處於上面這兩種狀態時,我們通常不可能有所成長,因為在這兩種狀態下,我們很少去覺察到自己的行為。但是還有一種狀態稱為「成人自我狀態」,當我們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候,我們能夠冷靜、理性的回顧我們做了什麼,能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能夠沉著的面對當下的情況,而不是習慣性的採取另外兩種自我狀態來和他人互動。而如果我們能夠時常讓自己處於這樣的狀態時,我們便能夠覺察自己的行為,也能夠讓我們的情緒智商(EQ)更加的成長。

之所以會區分這三種狀態,並不是說哪一個比較好,哪一個比較不好,因為所有的情緒,都是演化上的產物,之所以會有這些自我狀態,是為了保護我們更適合生存下去。但是,如果能夠不斷的覺察自己,讓自己更了解自己,一次一次的回到當下,來理性面對眼前的情況,而不是被過去影響著,那麼我們才能有所成長,能夠從中學習而非不斷重複過去的行為(關於不斷重複過去行為請看這篇,關於我們的經驗如何影響我們的想法與行為請看這篇)

最後,回到我一開始所提到的議題,「為什麼我會說,我們具有選擇的權利呢?」,其實,我們的大多數行為,都是過去行為所型塑出來的,如果用行為學派的觀點來看,就是古典制約和操作制約。古典制約就是當一個中性刺激物,和一個會讓我們產生生理、情緒、行為反應的刺激物,交互配對出現多次以後,單獨出現中性刺激物,我們也會產生裡、情緒、行為反應,我們熟知的搖鈴餵狗就是最經典的例子;而操作制約則是,當一個行為出現後給予獎賞,會增加行為出現的頻率;當一個行為出現後給予懲罰,會減少行為出現的頻率;也就是國小老師最愛用的那一套獎懲制度。

但是,熟知行為學派的人都知道,他們之所以被批評,就是因為他們忽略掉了我們的意識,把意識當作一個不可研究的黑盒子(Black box)。可是事實上,我們的意識是存在的,當我們面對一個制約的刺激,其實是可以選擇要不要反應,或者是要怎麼反應的,例如,當你感到生氣時,並非一定要破口大罵指責對方,其實我們可以選擇深呼吸、暫時壓抑怒氣,或是跟對方說,「當你這麼做時,我覺得很生氣,因為我覺得我的感受被忽略了」等等。但是我們通常不會這麼做,因為我們太習慣性的對類似的刺激採取相同或相似的反應,因而沒有看到,其實我們具有選擇其他反應方式的權利;而有時候,其他的反應將會帶來更好的結果。

回到當下吧!雖然你或多或少會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,但是過去是過去,現在是現在,回到當下,做出決定,了解自己受到過去羈絆著,但不必然要用過去的眼光來看待現在的事情。每個人,都具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。

1 則留言: